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是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在自我发展的社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了教育的多元性。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而是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
首先,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了学生的求知领域,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即社团活动使大学生获得了归属感,丰富了情感体验,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提升了自信心,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其次,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团体,它在校园文化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在繁荣中引导,在发展中提高”、“让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的理念下,校园文化得到大大的提升和发展,其和谐校园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正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而同学在参加社团组织时互相了解更多,思想交流更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他们凝聚在一起,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在同学身上发现他们的长处、优点,使他们更加懂得合作、关怀、宽容,这正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表现和载体。
再次,加强学生社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一般是从校门到校门,书本知识学了不少,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从而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使他们去了解认识社会,锻炼自己,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加强社团组织建设也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他们热切地渴望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来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们就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结合的群众性非正式团体。大学生的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活动。大力加强和积极引导大学生的社团组织建设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