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只听雷声,不见下雨”的减负如今已成现实,确实令人可喜。但在可喜之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减负”不是“减质”,而是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自学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认为除了搞好学生正常学习之外,更要丰富学生的课外
“减负”之后,学生少了以往夜以继日的作业,没了那些双休日、节假日的上课和补课。学生们可以利用校外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长期以来,学生们深受功课束缚,无暇顾及课外阅读,由此造成很多学生知识面狭窄,甚至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懂。在“减负”之后,还应更多引导学生阅读“精品书”,从阅读中领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时,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了解历史,时刻不忘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的后代,把自己的学习同祖国的强盛、民族
首先,让学生走出家门,亲自去劳动。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麦苗和水稻都弄不清。“减负”之后,学生课余时间相应变多,可让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干一些能干的农活。这样,在劳动中丰富知识,学习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其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让他们去参观名胜古迹、去旅游、去野炊……让孩子拥抱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风光,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孩子掌握
周围事物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锻炼体魄。
最后,让学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可分组让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商店去走访,了解生产过程,调查商品价格等等。还可组织孩子在当地进行一些环境质量分析,让他们提一些建议和方案,让他们从小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思想。总之,“减负”之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认识,在实践中检验认识,将书本知识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可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